在化工、水处理、暖通等领域的装置中,立式泵凭借占地小、抗汽蚀性好、便于浸入液下等优势成为重要选择。然而,选型不当可能导致效率低下、故障频发甚至安全事故。掌握以下核心维度,助您精准选型。
一.明确核心工况参数
1.介质特性:
2.成分与腐蚀性:强酸、强碱、有机溶剂,直接决定过流部件材质。
3.粘度与含固量:高粘度液体或含颗粒浆液,需选择宽流道叶轮或半开式/开式叶轮,防止堵塞。
4.温度与挥发性:高温介质需考虑热膨胀补偿及密封冷却;易汽化液体需严格控制NPSHa(装置气蚀余量)。
5.流量与扬程:
依据工艺需求确定大/小/常用流量(m³/h)及所需扬程(m)需要绘制系统阻力曲线,避免“大马拉小车”或能力不足。
6.安装环境:
液下深度:决定化工立式泵插入长度(级数) 和轴系稳定性设计。
空间限制:罐内安装、井筒尺寸,影响泵体外径和电机防护形式。
输送方向:需正吸上排还是倒灌安装
二.关键性能与结构选择
1.汽蚀防护:
计算NPSHa(可用汽蚀余量) = 液面压力 + 液位高度 - 管路损失 - 介质饱和蒸汽压。
确保NPSHa > NPSHr(泵必需汽蚀余量)+ 安全余量(≥0.5m)。立式泵虽汽蚀性能较好,但高吸入提升工况仍需谨慎
2.轴封选择:
机械密封:耐腐蚀双端面机封(需冲洗方案)适用于危险介质。
填料密封:成本低但允许轻微泄漏,适用于清水类无害介质。
3.叶轮类型匹配介质:
闭式叶轮:效率高,适用于清洁液体。
半开式/开式叶轮:抗堵塞性强,适用于含纤维、颗粒介质。
涡流叶轮:输送含大颗粒或易结晶液体时防堵优势明显。
精准选型的本质是“需求翻译”。将复杂的工况转化为明确的工程参数,才能让立式泵在十年生命周期内稳定运行,成为工艺流程的可靠支柱,而非故障清单上的常客。